独家|乐视体育香港求存:近亿美元版权付款期将至
乐视体育的版权帝国还剩下香港一隅,而新一季的版权付费期限将至。乐视体育香港正在孤注一掷,守住这一市场,意味着给整个体育生态留出一条上市路径。
2016-17赛季的NBA季后赛渐入佳境,不少习惯了付费看球的香港用户发现,通过香港宽频可以在电视及移动设备上免费收看到乐视体育直播的NBA比赛。
港股上市公司、通讯服务商香港宽频在5月8日发布公告称,即日起香港宽频旗下过百万家居宽频、家居电话及个人流动通讯服务客户均可免费享用 NBA 组合两个月(价值278元),当中包括预计今年6月中举行的 NBA 总决赛。
乐视体育为这次“免费享用”服务付出的成本极高昂。2016年9月14日,乐视体育宣布成为NBA 2016-2021赛季在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官方媒体合作伙伴,获得两地在智能电视、电视盒子和移动互联网平台上播放NBA内容的权益。
据懒熊体育披露,此次合作为年价递增式的5年合同,总价超过1亿美元;香港《明报》报道,乐视体育的合同价较上一次中标价高出了4倍;竞标对手now TV回应称,对方出价已到“不合乎经济原则”的水平。
香港用户一般需要通过购买官方的“NBA联盟通行证”收看比赛转播。在这个付费意愿较为强烈的细分市场,在NBA季后赛的收视及网络流量的爆发增长期,乐视体育在香港宽频推出的免费服务令业内不解。
相对于常规赛,拥有詹姆斯、库里东西决悬念的NBA季后赛在Twitter和Facebook上的关注度都没有下降。
乐视体育CEO雷振剑未对香港业务的现状予以置评。在季后赛阶段“让利”用户,说得通的解释是,新一季的版权续费带来新一轮资金压力的情况下,乐视体育在香港的用户付费实验出现了变数,不得不寻求版权分销和广告业务带来的“快钱”。
北京时间“财镜”注意到,相较于大陆地区,乐视体育在香港的“to C”盈利模式尚未“跑通”,原因不止于高昂的版权成本。
乐视体育的版权帝国还剩下香港一隅,握有英超、NBA、美网公开赛、国际足联赛事等头部独家资源,而各大联赛临近季末,新一季的版权付费期限将至,乐视体育香港正在孤注一掷,守住这一市场,意味着给整个体育生态留出一条上市路径。
独家版权未独播
遭遇版权流失、高管离职以及乐视第二大股东孙宏斌的“点名批评”,曾经风光无两的乐视体育在2017年进入低谷。
与此同时,乐视体育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LeSports HK”也正在被10余家供应商、广告商追讨欠款,数额从50多万到1400多万港币不等。这与乐视体育香港公司初创时的大手笔相形见绌。
2015年9月,乐视体育在香港宣布获得香港地区2016-2019年英超独家赛事版权,同时成立乐视体育香港公司(即LeSports HK),由曾经创办《体育画报》中文版的媒体人程益中担任CEO(现已离任)。
乐视体育CEO雷振剑否认版权价格高达4亿美元,但也承认价格高于2亿美元——电讯盈科(Now TV母公司)上个英超转播周期的购买价格。彼时,乐视一周内在港召开了两场发布会,一方面宣布乐视体育的版权计划,另一方面公告乐视TV、手机和平板最新产品也将入港,到场的境内外记者超过400人。
乐视体育董事长高飞看好香港市场,他表示香港球迷素有付费收看比赛转播的习惯,“一名英超球迷每年要花费2000到3000港元。”雷振剑也强调,将以付费用户为核心打造内容生态。
但乐视体育香港没有采取激进的独播策略。9月25日,乐视体育香港拿下版权的第三天,版权竞标对手Now TV宣布同乐视体育香港达成合作,成为唯一获授权全数直播的电视台。now TV也确认,这部分会员收入与乐视体育香港无关,双方的营收合作仅限于广告分成。
在乐视体育香港入局之前,英超版权在电讯盈科旗下的now TV和香港有线宽频旗下的cable TV之间轮转。几大通讯运营商依靠家庭宽带和移动网络作为流量入口自建收费电视台,争夺收视率市场份额。
市场咨询公司Counterpoint 在一份香港用户收视报告中分析称,乐视体育香港不可能与通讯运营商为敌,只能利用各大通讯商之间的竞争关系,找到自己作为内容平台的定位。
2016年3月,乐视体育香港在另一家通讯商香港宽频推出两款英超收视组合,年费分别为2490港元及1690港元,比Now TV同期推出的产品更便宜,还根据不同价位赠送平板电脑、手机及电视等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