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奶茶店做成现象,喜茶绝对是第一个。
在一些热门地段的分店,你甚至会遇到接近 100 人的等待队伍,更有甚者不惜花几 个小时排队买奶茶。不少人将这种现象与“饥饿营销”进行联系,喜茶的创始人聂云宸却说:我们没有做这种事情。
确实,如果靠饥饿营销就能让一个产品或者一个品牌活下来、火起来,那么做产品和品牌实在太简单了。事实上,做产品从来就不简单。喜茶也还走在路上。
这个南国少年正在风口浪尖。
在见到他之前,我至少听过3个朋友推荐他的产品。在深圳和广州,他开的店铺成为当地的一种现象,一种流行文化,很多人为了喝他店里的一杯茶,常常排队一个小时以上。
见他的当天,我们遇到一位餐饮自媒体人兼投资者,提前两小时守候在约定地点,说要向“小聂”学习。而“小聂”自己也发现,之前他在微博上所关注、倾慕的一些大咖,现在突然开始评论起自己创立的这个品牌……
另一方面,每天他的手机屏幕上,都会跳出一些指责和批评。他们说,喜茶味道不好,喜茶雇人排队,喜茶很快会遇到问题,喜茶火不了多久……
站在风暴的中心,这个年轻人保持着骄傲和镇定,却也能让人感知到他的压力和紧张。和我们合完影,他才发现刚才自己的表情过于严肃。我们又照了一次,他做出努力而克制的笑容。送我们出门时,他又恢复了略显严肃的表情。
他本不想回应网络上的一些声音,但还是跟我们聊了自己的想法、蓝图及过往。在这个笃信乔布斯的年轻人心中,回应质疑这件事一点儿都“不好玩,不酷”。他相信,时间站在自己这一边,和乔布斯一样,他的产品、审美和理念,会逐渐让那些怀疑他的人闭嘴。
最初创业,他卖手机。有一天,他发现这一行走不下去了,而很多街边茶饮店里的饮料没有一点茶,只是用些奶盖粉再加些“鬼东西”冲兑一下,就顾客盈门。他觉得,自己可以做出不一样的、更好的、用户更喜欢的茶饮,说不定能改变这个行业。
不服跟不甘,让他出发了。喜茶现在火了,他觉得这是自己努力的自然回报,并不意外。而他能走多远?没有人知道。
不管怎样,他有的是时间。
他叫聂云宸,“喜茶”创始人,今年26岁。
以下内容来自他的口述。
我们从来没有找人排队
一直以来,尤其在陌生的地方,外面说的我们找人排队是完全没有的,这是一个事实,不是那种可以探讨的问题。我们从创业到现在五年,从来没有找人排队,我也不觉得这个可以操作。
如果只需要找个公司、找些人排队就成就一个品牌,那太简单了,每个人都可以做,每个店的生意都可以很好。这种说法其实是把商业变成一种标准化的事情。
我们的客户定位是20到30岁的白领阶层,尤其是20到25岁的年轻白领。网上那些发表评论的,很多都不属于这个群体,又非要去排队尝试,排几个小时,肯定会有不满,他不能理解年轻消费者的那种爱好和心态。
我基本没有回应那些抹黑或辱骂我们的。可能是年纪的问题,没有那么强的心理素质,每天看到那些黑我们的文章,会气得晚上都睡不着觉。但生气归生气,回应就不酷了。
作为一个年轻创业者,我没有他们想的那么复杂。我有自己做人的标准,我觉得人应该酷一点,像乔布斯那样,我觉得他活得很酷。有些人喜欢他,是因为他成功,我喜欢他,是因为他真的很酷。
我们做的这个事情,其实是很渺小的,相对于苹果来说,也没有那么有意义。但我希望,即使做这样一个行业,也可以做出苹果那种感觉来,至少在我们的内心,我们一直是以这个为榜样的。
所谓的搞“饥饿营销”不是事实
我们公司到现在连市场部、营销部都没有,只有策划部,策划部负责公众号的文章。我们的公众号是没有营销性的,我自己对这个有判断。如果你关注了我们的公众号,可以发现整个的文章风格,包括里面的文字大小、文章的排版方式,都是那种不容易引爆、不容易被传播,没有煽动性的。我们从来不用感叹号,从来不用大标题,而且从来不在文章里加优惠活动,它是刻意地去营销化。
包括装修,我们的装修是一种很冷淡的风格,因为我们的产品是有爆发力的,很容易让人排队,所以希望在产品以外的所有环节,无论是线上的形象,还是线下的门店形象,都是一种冷淡系,不会故意搞一些所谓的自拍点。我们希望自己的整体风格是平衡的,跟我们的产品做一些结合,用我们的产品本身作为营销挣钱。
靠口碑传播和迁移,新店一开始就排队
我们进入一个陌生的地方,靠的就是口碑传播,我们会利用这个口碑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