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多年以后,当台湾前“总统”蔡英文回忆起2017年的那个5·20,除了跟弱势群体孩子互动的亲民秀,内心里只剩下烈日灼人的燥热。
那天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上任满一周年的政绩不彰,民调低迷,让她如同坐蜡般难堪。最大对手国民党热热闹闹“六抢一”选了吴敦义作为新当家的,虽然看起来还是一盘散沙,但毕竟向前迈出了新步。
更何况,内忧外患非只一出,前前任陈水扁竟然也在这个节骨眼上跳将出来。让她愤怒且无奈的是,人家踩在她的肩膀上,切切实实刷了一把存在感。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你们这是要闹哪样?
比烂
“台湾守护民主平台”委托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进行的网络民调显示,民众对蔡当局整体满意度仅18.4%,不满意度为76.4%。根据《联合报》资料,同样是就职一周年时,马英九满意度为52%,远高于今天的蔡英文。就连陈水扁,也比蔡英文要高,为45%。
老实说,民进党执政,并不在于其提供了什么美好的愿景,而是因为民众之前对国民党执政的不满而已。然而一旦执政,民众尤其是青年人,仍期待民进党能够给未来一个希望。
仔细翻检蔡当局这一年的作为,打着改革的旗号,留下的却是一本烂帐。有人总结说,年金改革,只是要防止破产,让大家均贫而已;转型正义,只是要斗垮国民党而已;司法改革,看起来只是要干预司法找个理由罢了;至于前瞻计划,只有颜色区别而已,更让人嗅到分赃、绑椿的味道。结果产业不知方向、劳工依然过劳、青年依然低薪。
按说,针对原住民的转型正义是当局推动的重头戏。但从原民歌手巴奈说“不想再被骗第二次”窥见一斑,政客只是“玩假的”。当局心中的小九九不难揣摩,任你天怒人怨,好官我自为之。因为两个烂苹果中,你总要挑选比较不烂的那一个吧。我做的再烂,只要对手是扶不起的刘阿斗,就可以高枕无忧。
有鉴于此,从年金改革到前瞻建设,蔡英文当局一手挑起台湾社会内部不同群体之间的斗争,一手通过扩大赤字向绿营执政县市补充财源,目的在于一步步击垮蓝营群众基础、巩固权力与绿营基本盘的支持。利用党产问题打击国民党,不会再给国民党翻身的机会,因为一旦国民党翻身,两党之间围绕选举和执政权一定又会是一场恶战。
高居堂上的民进党对国民党一方面打压,一方面鄙视。其实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翻翻历史。2008年,民进党在选举中溃败,“立法院”席次仅剩不到1/4,地方上只有6个县市掌权。当时不少观察者断言,民进党或一蹶不振走向泡沫化。这是对岛内蓝绿二元政治格局缺乏深刻认识。同年5月18日,蔡英文选举成为民进党第12届党主席,并开始收拾烂摊子,靠着对内、对外作战和对手失误逐步累积能量,奏响了V型反弹的序曲。
今昔对比,说又能断言,如今选出新党魁的国民党不是正在重新蓄力的路上呢?别忘了,从来大意失荆州。但蔡英文周年的低调,取消5月19日媒体茶叙、20日当天邀请弱势孩童参访官邸,打出关怀弱势、重视社福的招牌,除了迫不得已顾左右而言他,也只是一种姿态上的谦卑。
面对外界打分数,做民调,蔡英文骨子里的傲慢一览无余。她找了一千万个理由来辩解,最终归结到“这是因为人民没有耐性。”咦?当时那个“如果政府听不见,你们就要讲更大声”的贴心小英哪里去啦?
好吧,既然人民没有耐性,民调只剩18趴也是正常。反正民意低是民意的错喽。这跟那个当年在公务员退休优利存款(18趴政策)中一边领18趴一边骂18趴的蔡英文,倒是形象、气质都蛮符合的。